高中三年级地理复习是一次对常识的重新学习,所以对于不少在高中一年级、高中二年级没学好地理的同学来讲,这是一次好机会。智学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《高中三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要点》,期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!
1.高中三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要点 篇一
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
①春分日、秋分日,太阳直射于赤道处,全球各地昼夜平分。
②夏至日,太阳直射在23.5°N,该日全球昼夜长短分布特征有:
北极圈及其以北区域出现极昼;南极圈及其以南区域出现极夜;从北极圈到南极圈昼渐渐变短夜渐渐变长;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;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;赤道昼夜等长。
③冬至日,太阳直射在23.5°S,该日全球昼夜长短分布特征有:
北极圈及其以北区域出现极夜;南极圈及其以南区域出现极昼;从北极圈到南极圈昼渐渐变长夜渐渐变短;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;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;赤道昼夜等长。
2.高中三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要点 篇二
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
读数值范围,判断地貌种类:海拔在200m以下,等高线稀疏的是平原;海拔在200m~500m,等高线较稀疏的是丘陵;海拔大于500m,等高线密集的是山地;海拔在1000m以上,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,而顶部稀疏的是高原;四周等高线密集且数值大,中间等高线稀疏且数值小的是盆地。
读疏密程度,判断坡度:等高线越密集,坡度越陡;等高线越稀疏,坡度越缓。从山顶向四周,等高线高密低疏,为凹坡,可通视;高疏低密,为凸坡,易挡住大家的视线。
读弯曲情况:等高线凸向高处的是山谷,凸向低处的是山脊。
读局部闭合等高线:等高线闭合,中高周低的地形种类是山峰;中低周高的地形种类为盆地;特殊状况,规律判读为“大于大的”为山坡上的小山丘或“小于小的”为山坡上的小洼地。
基本特点:同线等高;同图等距;相邻两条等高线数值可以相等,如河谷两侧相邻的等高线,也可以递变;任意两条等高线一般不会相交,若相交或重叠则为陡崖。
3.高中三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要点 篇三
地球与地图
1、赤道上经度相差10实地距离大约为111千米,其他纬线上经度相差10实地距离大约为111-千米。经线上纬度相差10实地距离大约为111千米。
2、东半球的范围从200W向东到1600E。
3、球面两点的最短距离为两点之间的“大圆劣弧”,容易见到大圆为赤道、经线圈和晨昏圈。北半球同一纬线上的最短距离向北偏,南半球同一纬线上的最短距离向南偏。
4、该地看北极星的仰角就是该地的纬度。
5、有经纬网的地图,经线指示南北方向,纬线指示东西方向。东西方向是相对的,要依据劣弧进行判断。
4.高中三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要点 篇四
1.晨昏线的定义
因为地球是一个不发光、不透明的球体,所以同一时间里,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。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,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。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。它是由晨线和昏线组成。
2.晨昏线的判读
在日照图上,晨线和昏线的判断办法,一是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:顺着地球自转方向,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,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。二是依据昼夜半球判断:坐落于昼半球西部边缘与夜半球的.分界线为晨线,坐落于昼半球东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。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是晨线,18时是昏线。
3.晨昏线的特征
假如把地球看作一个正球体,同时不考虑大方对太阳光线的散射用途,那样,地球上昼半球与夜半球的面积应相等,时间管理,即晨昏圈是一个过球心的大圆,且平分地球。
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垂直。晨昏线上的各点太阳高度为0,昼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大于0,夜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小于0。
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。
晨昏线只有在春、秋分时才与经线圈重合。
晨昏线在夏至、冬至时与极圈相切。
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15°/小时,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。
4.晨昏线的移动
一般地,假如地轴的倾斜方向不变,晨昏线在如图1~3范围内移动。1、2、3分别表示冬至、春秋分、夏至日时晨昏线的地方。即3月21日与9月23日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,致使全球昼夜平分;6月22日摆动幅度,致使北半球昼最长,南半球夜最长;12月22日摆动幅度也,致使南半球昼最长,北半球夜最长。
5.高中三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要点 篇五
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:
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: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——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,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。比如: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带,其两侧随纬度升高,是热带草原带、热带荒漠带。
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:受海陆分布的影响,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国内内部产生的有规律的地域分异,这种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。比如:中纬度区域从沿海到内陆出现:森林带—草原带—荒漠带
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:在高山区域,伴随海拔高度的变化,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情况差异非常大,从而形成了垂直自然带。举例:赤道附近的高山,从山麓到山顶看到的自然带像从赤道到两极的水平自然带。